黄桂枢先生一生致力于普洱茶文化、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普洱诗词楹联以及本土文化的宣传推广,著书立说,成果颇丰,2005年荣膺全球首届“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称号,获“全国侨联先进个人称号”和全国“爱国奉献奖”。在他辉煌一生的最后四个月里,因父辈的关系以及普洱茶文化宣传推广的需要,我们不时会聚到一起,我佩服他那么大的年纪了,记忆力还那么好,反应还那么快,他在人生的最后四个月,一直奔波在普洱茶文化和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的宣传推广上。如今,黄桂枢先生走了,对此,我有责任把它记录下来,分享出去,用文字留下永恒的记忆,以表达对黄桂枢先生深切的怀念和敬意。
一、2025年3月6日到宁洱恩师郑家老屋 探讨普洱茶的收藏和普洱茶文化的传承
3月6日,黄桂枢先生带领着普洱市诗词楹联协会的一些诗友茶友文友,会同宁洱县的一些诗友文友来到他的恩师郑家源的老宅。
郑家老屋坐落于普洱府所在地宁洱县的普洱山下,是当年普洱县政府划拨土地给离休干部盖房子的。如今这栋老屋因收藏了许多普洱老茶和各种图书,也可称为普洱茶书屋。如果以地点来说,还可以叫普洱山茶书屋,或者称普洱府茶书屋,因收藏了许多老茶也可称为普洱老茶书屋。虽说地方小房子旧,毕竟留下了不少的文化气息,加上黄老师的到来,使得这次平常的私人聚会,变得不平常,成为了一次探讨普洱茶收藏和普洱茶文化传承的有意义的活动。
-
黄桂枢老师在恩师家庭院合影 许时斌 摄
黄老师说,几次到恩师郑家老宅,都是匆忙有事,没有细细品味和参观。记得,黄老师最近一次到郑家老屋是2013年2月5日,我母亲以92岁高龄驾鹤西归,黄老师从思茅匆匆赶上来,撰写了《敬挽郑胡师母联》:“梅吐龙潭含笑意,柳披茶岭动衷情”。随后,黄老师竟以77岁高龄的身躯,亲自到宁洱公墓山上,参与了我父母合墓仪式全过程,题写了《敬题郑家源恩师郑胡师母合墓联》:“父母一生,恩爱陪伴;儿孙百代,吉祥振兴。”
黄老师说,这次来,我们就慢慢品味,细细参观,一方面祭奠一下我的恩师,另一方面,也是做一次普洱茶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流。
-
黄桂枢在图书收藏室 吕时生 摄
大家搀扶着簇拥着黄老师到了三楼的藏书屋。这间不大的藏书屋收藏了几个方面的书籍,一是普洱茶文化的书,二是写普洱的书,三是普洱人写的书,四是普洱诗词,五是我写的书和发表有我的文章和照片的各种报刊杂志。在第一部分里收藏有黄桂枢出版的所有图书,诸如:《墨水浪花》《茅塞愚人诗词曲选》《思普文史纵横》《思普文坛春秋》《思茅地区风光名胜诗词选》《普洱风物旅游概览》《黄桂枢八十寿辰诗联词文书画唱贺集》《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普洱茶文化大观》《普洱茶文化论》《五大洲文化交流访问记》《普洱茶文化与“世界茶源”》等。这里边有黄老师送给我父亲的书,送给我父亲的书他会写上“郑家源恩师敬请指教”或者“敬呈郑家源恩师赐正学生黄桂枢”,送给我的书,他则写上“立学文友雅鉴(或者惠存、指正)”,足见黄老师的涵养和格局。在第五部分我写的书里,《茶酽情浓》《翰墨传家》《人文普洱》《光影普洱》《自然普洱》《困鹿山》等6本书都是黄老师作的序。
-
黄桂枢在普洱茶收藏室 许时斌 摄
在普洱茶收藏室,黄老师看得很仔细。这里收藏了许多有意义的普洱茶,许多七子饼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这里收藏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做茶的老茶人做的普洱茶产品,例如龙凤德的龙凤饼、小玉饼、福禄寿喜方砖等,有普洱茶人何仕华、肖时英的茶品,还有原普洱茶厂书记周发光制作的各种茶产品,景迈山苏国文制作的七子饼,曼景南康制作的景迈山茶,澜沧古茶公司的一手提走八座山,杜春绎2005年用茶祖岩冷千年古树茶制作用以重阳节祭献轩辕帝的纪念茶,大益茶厂的奖品,普洱茶厂的产品,还有各种纪念品。值得一提的是收藏了与黄桂枢有关的几个茶品。黄桂枢上了国家邮票,在发行邮票时配套发行的纪念饼,根据黄老师创作的普洱茶养生联“不抽烟,晨昏两服Q安片;稍饮酒,卯亥三喝普洱茶”制作的普洱茶小玉饼Q安片,依据黄桂枢的诗词做的包装茶饼,桂枢青饼等,这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惊喜。
参观完藏书屋和藏茶室,下到中式庭院的后花园,假山、鱼池、围墙、隔断,显得十分幽静,在庭院的最里面,起了一个盖有灰瓦屋顶的台,坐在台上,朝西可以仰看普阳八景之一的“天壁晓霞”,朝东可以俯视仍然是普阳八景之一的“龙潭秋月”,故此台名“天龙台”。大家乘兴在台前合影留念。
我给大家介绍说,之前我想了一幅对联,准备刻挂在“天龙台”台柱上,上联是“天书绝笔茶酽茗香晓喻华夏“,下联是”龙潜深谭室幽屋雅品鉴人生”,这副对联很早以前就和黄老师讨教过,黄老师曾经作了修改,此联已收入《翰墨传家》一书,可惜的是,直到今天还没有来得及刻挂出来。
最后来到客厅和品茶室。客厅主要布置着黄桂枢的恩师郑家源的五幅作品,其中,突出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并书写的礼赞普洱茶和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书法作品。品茶室主要布置着黄桂枢的三幅作品,一幅是“普洱茶”,一幅是普洱茶养生联,还有一幅是思茅城区1991年庆祝教师节诗词楹联朗诵笔会时,黄桂枢创作并上台朗诵的七律八句感恩诗,这首诗是黄桂枢写给他的恩师郑家源的。大家坐在茶室,边喝茶边听黄老师朗诵这首诗,黄老师饱含深情,一字一句地讲解朗诵着这首诗:“常惦蒙师忆梦痕,家风得振更思源……”,黄老师说第二句把郑家源三个字都含进去了。黄老师讲着讲着,声音哽咽起来。眼里流出了泪花。
-
黄桂枢朗诵并讲解写给恩师的七律八句感恩诗 吕时生 摄
黄桂枢在《翰墨传家》郑家源父子书法作品集的序言《翰墨传家寄深情》里这样写道:“我和恩师家有几件“十分有缘”的事而关系特殊”。这十分有缘的事是:其一师生互勉,其二师生情深,其三师生心通,其四父教子往。黄老师序中写到的师生情深的一个例子就是,我父亲是2001年9月20日逝世的,而这一天恰巧是黄老师的65岁生日,也是郑家源大儿子媳妇杨恒莘的生日。世间的事情就是那么巧!
时间过得很快,大家都出到小院外,准备乘车去晚餐,但黄桂枢一直不走,始终在看着这首写给恩师的诗,似乎在回忆什么,停了片刻,慢慢地对身旁的杨恒莘声音哽咽地说:“恒莘啊,我不想离开这个幸福小院。这个幸福小院是我的恩师师母养老过世的地方。我想我的老师了。”
一个89岁的老人说出这样的话,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二、2025年4月16日到困鹿山皇家古茶园 宣布“2025年困鹿山茶王树春茶正式开采”
-
困鹿山茶王树2025年春茶开采活动合影 罗涛 摄
2025年春茶开采季节到了,困鹿山皇家古茶园“茶王树责任有限公司”的范卫找到我,希望我来策划一下今年的开采活动。因为2007年第八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时,在困鹿山搞的“中外名人祭拜认养古茶树”活动是茶节组委会派我下来,配合普洱县政府策划和组织实施的,情况比较熟悉,人员也熟。答应下来后,首先我就给黄桂枢老师打电话说:“今年困鹿山茶王树公司要搞一下春茶开采活动,看看您能不能来参加,身体行不行?”黄老师说:“只要不走太多的路,还是可以的。”我说:“黄老师,能不能来您定。但怎么来,您要听我的。”他说:“好!” 我说:“活动是在4月16日上午9点,虽说思茅到困鹿山也就二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但您年纪大了不能赶,必须15日下午到宁洱住一晚,第二天吃过早点慢慢上去。”黄老师同意了。
我和普洱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树芝打通了电话,由她开车负责接送,黄湖萍负责照相和陪同,吕时生老师负责摄像并陪同住宿保障晚上的安全。
16号这天,去的人很多,不少人知道黄老师来了,都来和黄老师合影留念。
-
黄桂枢宣布:困鹿山茶王树2025年春茶正式开采 饶雪松 摄
仪式开始后,由我特别介绍了这棵茶王树,这是到目前为止被中外名人祭拜最多的一棵古茶树,也是唯一一棵上过一本明信片封面的茶王树。接着原宁洱县人大主任、现宁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世雄作了祭词。最后普洱茶文化先行者黄桂枢大声宣布:“2025年困鹿山茶王树春茶正式开采!”
-
黄桂枢老师在困鹿山茶王树下挥毫写下“普茶飘香”四个大字 罗涛 摄
仪式结束后,在困鹿山茶王树下,黄桂枢老师挥毫泼墨,题写了四个大字:“普茶飘香”。
在困鹿山吃过午饭,稍作休息,下午黄桂枢老师安全回到了家中。
从困鹿山回到思茅不久,4月26日黄桂枢老师再次应邀到普洱学院作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永放光芒”的报告。
-
4月26日黄桂枢老师到普洱学院作“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永放光芒”的报告 黄舜勤 提供
三、2025年5月4日到澜沧江畔的景洪 作了此生最后一场普洱茶文化讲座
5月4日,北京的一个团队把黄桂枢老师接到了景洪。这个团队也是普洱茶的爱好者,他们不辞辛苦,老远从北京飞过来,无外乎就是想,能当面聆听普洱茶文化大师的教诲和讲解,一睹心中的偶像。
不在现场,我只能猜想,黄桂枢老师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场普洱茶文化讲座中会讲些什么呢?也许会讲更名普洱市的三个认同,即历史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也许会讲,普洱茶源的由来,那就必然要讲到普洱茶的五代同堂,讲到景谷芒线第三纪渐新世距今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在景谷、景东、澜沧县找到的2500万年前的中华木兰化石,在镇沅县千家寨找到的2700余年的野生型古茶树,在澜沧县邦崴找到的过渡型1700余年的古茶树、在普洱茶产区有大量的古茶林,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澜沧景迈万亩千年栽培型古茶林,这些环环相扣的证据充分证明了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在普洱市;也许还会讲到景迈山申遗的漫长路程,是如何成功的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也许他还会综合起来讲讲“世界茶源和普洱茶文化”……。
对黄桂枢老师来说可讲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2025年盛夏的西双版纳,室外温度已高达40多度,空气里弥漫着普洱茶的清香。
5月4日的晚上,作完讲座吃过晚饭回到宾馆,黄桂枢躺下就再没有起来。
北回归线和澜沧江是铸就普洱茶高端品质的两个独特的地理因素。这两个因素,说起来,都和普洱茶文化先行者黄桂枢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一个是他人生的起点,一个是他人生的终点。黄桂枢出生在北回归线之城的墨江,这里是他人生的起点;而黎明之城的景洪,则是他人生的终点。黄桂枢先生在传播普洱茶文化的道路上,在澜沧江畔作了最后一场难忘的讲座!
这是普洱茶文化先行者黄桂枢先生在普洱茶文化大舞台上最优雅的谢幕!
伴随着澜沧江长流的涛声,黄桂枢先生和所有普洱茶的爱好者作了无声的告别。
5月5日下午,普洱市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将他接回思茅进行抢救。手术比较顺利,之后转入重症监护室。
四、2025年6月在世界茶源的普洱 弥留之际与永久的怀念
黄桂枢老师从重症监护室转入康复科后,终于可以看视了。
6月2号下午,我和夫人杨恒莘一起去康复科六号楼四楼72床看望他老人家。黄桂枢老师的三儿子黄洪声和小女儿陪护着他。我靠近床前的时候,黄洪声俯下身子,贴着黄老师的耳朵说:“爸爸,郑老师来看你了,你眨一下眼睛。”我看到黄老师的眼睛眨了一下。黄洪声又对着黄老师的耳朵说:“爸爸,郑老师来看你了,你跟他握握手。”我把手伸过去,只见黄老师输着液体的右手食指和中指一起动了一下。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心酸。看着病榻上的黄老师,思绪万千,谁也想不到,一个多月前,他还站在困鹿山茶王树下,大声地向世界宣布:“困鹿山茶王树2025年春茶正式开采”!
我知道这个恢复过程,还很漫长,但始终还有希望。我在心里祈祷他老人家早日康复!
不时,我会和黄洪声通通电话,了解一下情况。黄洪声总是充满希望地告诉我,正在康复中,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谁知道,一声噩耗传来。黄桂枢老师还是走了。
6月30日普洱市博物馆发出讣告:“原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馆员黄桂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6月30日14时15分在普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9岁。简朴的遗体告别活动定于2025年7月3日9:30分在普洱市殡仪馆(思茅区白沙坡)举行。特此讣告。”
黄桂枢逝世后,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到黄桂枢先生家表示悼念并看望了家人,接着写了一首纪念黄桂枢先生的律诗《荷月茶山祭耆贤》:“乙巳荷月,黄桂枢先生溘然长逝。先生拓茶源、传文脉,功铭滇南。今偕同仁临风致祭,愿茶魂永驻青山。
7月1日凌晨1点18分《普洱》杂志社在公众号上率先发表了《沉痛悼念普洱茶文化先行者黄桂枢先生》的纪念文章,接着《茶周刊》《茶业研究》《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复兴》《茶苑路拾贰号》等许多公众号和自媒体发表了许多的悼念文章。普洱市诗词楹联协会的诗友更是创作了不少的诗词和挽联,以纪念黄桂枢主席,这些诗词和挽联,足以结集成书了。
7月3日上午,在普洱市思茅区白沙坡殡仪馆,举行简朴的遗体告别仪式。我们郑家子女齐聚思茅,前往白沙坡殡仪馆送黄老师最后一程。下了几天的雨,此时放晴了。大厅里,黄桂枢先生的遗体被白色的小花簇拥着,周边摆满了各单位和各界人士送的花圈。简朴的告别仪式后,黄桂枢的遗体送去火化,此时大雨瓢泼。火化完下葬时,天晴了。
至此,普洱茶文化先行者黄桂枢先生辉煌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黄桂枢先生千古!
2025年7月9日于宁洱县普洱山茶书屋
编者按:
当我们编辑好《普洱茶文化先行者黄桂枢先生辉煌人生的最后岁月》这篇文章时,突然收到一个重要信息,2025年6月16日普洱市社会科学界联会以(2025009)号文发布了“关于公布普洱市第一期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入库专家名单的通知》,通知里黄桂枢和郑立学都在特邀专家名单上,可惜因聘书制作需要时间,黄桂枢先生逝世前不可能收到聘书了。
这是郑立学收到的有关文件和聘书。

